煤化工项目一哄而上 地方政府莫过度干预
近日,国家能源局召开首都大气污染防治能源措施落实会议。国家发改委副主任、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与中石油、中石化、中海油和大唐集团等企业签订了重大能源保障项目任务书。涉及中石油、中石化、中海油和大唐集团负责的天然气、炼厂、火电、风电等23个重大项目。
所谓能源保障,就是在“限煤令”下,如何用天然气弥补煤炭限制使用带来的能源缺口。其中,“煤制气”是最主要的弥补方式之一。
以“煤制气”为主的煤化工项目目前是最为抢手的项目资源之一,受到地方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青徕。据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透露,截止到去年7月,国家发改委已收到全国各地上报的煤化工项目104个。如果申请项目全部在“十二五”期间开工建设,投资规模将高达2万亿元。而今年1月以来,国家发改委已通过和核准了25个能源项目,其中有13个涉及煤矿项目,超过了半数。
显然,煤化工项目也正在演绎前些年风电、太阳能等行业一哄而上的故事,且风头之劲,比风电、太阳能等行业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地方政府和企业重视“煤制气”等煤化工项目,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,本身并没有错。前提是,任何一个行业,如果违反经济规律,一哄而上,就有可能适得其反,产生相反的效果。这方面,教训实在太多太多。
从目前各地上报的煤化工项目来看,与前几年风电、太阳能行业一哄而上的情况大同小异。一方面,投资规模远超实际可容纳能力,极有可能在没有全部建成的情况下,就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的现象,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;另一方面,多数上报的项目在技术、工艺流程等方面并没有达到一定水平,甚至连基本的技术都没有掌握。一旦投资建成,就象光伏企业一样,其效率会十分低下。一旦多数企业投入运行,低效率的恶性竞争就会出现,最终出现集体自杀现象。
值得注意的是,国家鼓励地方和企业投资“煤制气”等煤化工项目,目的是想减少对大气和环境的污染,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。但是,由于没有技术、工艺等方面的条件做支撑,极有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,对大气和环境等形成新的压力,对能源和社会资源等的合理利用产生新的浪费。如光伏行业出现的停产和破产潮,就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一大负担了。
事实上,“煤制气”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和工艺,对多数企业来说,都还在摸索阶段。即便能够实现煤到气的转化,其效率也存在很大的差异。真正具备上“煤制气”项目条件的,没有几家企业。就是这几家企业,其技术和工艺也存在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。
尤其需要引起重视和关注的是,此轮煤化工项目的“大跃进”,又是以大型国有企业为先锋,以国有投资为核心。而国有企业和国有投资最大的问题,就是不计代价、不讲成本、不顾效率。如果对前几年国有企业投资的风电、太阳能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,就不难发现,大多数企业投资的项目,投资成本都远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。
也正因为如此,面对各地一哄而上的煤化工项目,有关方面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与警觉。首先,要制定科学、合理的煤化工项目发展规划,包括短期、中期和长远三个方面,都要兼顾。尤其是长远规划,必须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调整目标。
同时,要合理确定项目布局。煤化工项目布局不仅要考虑煤炭资源的供应,还要考虑市场的需要,亦即将煤炭资源供应和市场需要结合起来,既要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布局煤化工项目,也要在离市场近的地方布局煤化工项目。
必须明确的是,要设立行业进入门槛。进入煤化工行业的企业和投资者,不仅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,更要有足够的技术和工艺支撑,要有利于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效率提升。这就要求,从起步阶段,就要将门槛设置得高一些,条件设置得苛刻一些,防止风电和太阳能问题在煤化工行业再发生。
风电、太阳能行业能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低效率地一哄而上,与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风不开的。对煤化工项目来说,必须防患于未然,在项目申报和审批过程中,尽量避免地方政府的干预,而是一切按照条件和标准执行。
- 上一篇:新型煤化工 能担当大任却被宠坏了 2013/10/24
- 下一篇:阀门选型-阀门选定和管道设计时,应注意事项 2013/10/11